我国胃病患者高达1.2亿,并以发病率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且呈年轻化趋势。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三种疾病占了胃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这三种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损伤。黏膜没有修复好,是导致胃病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

胃病患者年龄分布
人们对胃部健康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心脏、肝、肺健康,甚至约有半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胃病。早期胃病因症状轻微常致患者忽视,自诊自治现象普遍,延误治疗,积重难返,最终发展为胃癌。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
胃黏膜损伤→慢性炎症→胃黏膜萎缩→癌前病变→胃癌。
中国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据统计,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近48万,死亡人数达37万。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90%,甚至达到治愈;而进展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30%。针对胃部疾病,我国一直采用门诊机会性筛查,导致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10%。而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均不能对早期胃癌进行提示,那么什么指标能为我们预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