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成年人中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为10.8%,患者达到1.48亿,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71%,而膜性肾病 (43.3%) 已取代 IgA肾病 (34.1%) 成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首要病因,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增长。
膜性肾病起病往往较隐匿,约 20% 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有蛋白尿才引起注意,常致延误病情,约 30%~40% 患者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或死亡。
一直以来作为膜性肾病诊断金标准的肾活检是一种创伤性诊断,因有风险、费用高,且过程非常痛苦,患者依从性颇低,甚至宁愿迁延病情也不愿做肾活检。
正常足细胞表面的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是MN的靶抗原,血清中PLA2R自身抗体检测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和疗效的评估具有明确的价值。在MN患者活检确诊前数月至数年内,已可检测PLA2R抗体,先于蛋白尿出现,且经治疗后PLA2R抗体滴度下降亦早于蛋白尿减少。
KDIGO 2012年的肾小球肾炎指南已将PLA2R抗体列为MN的特异性血清学标志物,又于 2020 年 6月重磅发布的肾小球肾炎指南(公众审查草案版)更新了诊疗认知,特别是关于膜性肾病的诊断:* 临床实践要点 3.1.1 在临床和血清学表现相匹配的患者,可能不需要肾活检以确认膜性肾病(MN)的诊断。意即依据血清PLA2R抗体检测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匹配,即可确诊膜性肾病,而无需患者再做既痛苦又昂贵的创伤性肾活检了!这无疑是膜性肾病患者莫大的福音!
PLA2R抗体不仅可作为膜性肾病患者的血清学诊断金标准,通过检测PLA2R抗体滴度变化,还可监测疗效,预测病情缓解与复发,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还可对需肾移植的患者进行移植后复发风险的评估,及移植后是否有必要接受为避免复发的免疫抑制治疗。
2021年7月30 ~ 31日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肾脏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于临安召开,我司CTO、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教授、博导、时间分辨免疫分析领军人物黄飚博士应邀参会,做了《PLA2R自身抗体高灵敏免疫分析技术在膜性肾病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并就PLA2R联合IgG4在膜性肾病诊断、分层、疗效监测、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方案调整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